翻譯社評論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翻譯和外國文學翻譯評論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翻譯,何來翻譯社評論?翻譯是評論的依據。沒有評論,翻譯便難於健康地發展,可能會長期存在"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不良局面,因此,評論對外國文學翻譯起著一種淨化和提高的作用。 我國老一輩作家、翻譯家,尤其是作家兼翻譯家,不僅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學遺,而已在外國文學翻譯評論方面,也我們樹立了永遠值得學習的光輝榜樣。首先讓我們來看一著鄭振是怎樣實事求是客觀公允地評論中國第一個外國文學翻譯大師林(琴南)的功過: 我們看了這個統計(指林所譯外國文學作品的統計),一方面自然是非常的感謝林琴南憑外,因他介紹了這許多重要的世界翻譯名著給我們,但一方面卻不免可惜他的勞力之大半歸於虛耗,因在他所譯的一百五十六種作品中,僅有這六七十種是著名的(其中尚雜有哈葛德及科南道爾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說二十匕種,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種中,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書卻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譯的,這大概不能十分歸咎於林先生,因翻譯公司是個懂得任何外國文字的,選擇原本之權全操了與他合作的口譯者之身上。 還有一件事,也是林先生他的口譯者所誤的:小說與戲劇,性質本大不同,但林先生卻把許多極好的劇本、譯成了小說–添進了許多敘事,刪減了許多對話,簡直變成與原本完全不同的一部書了。如莎士比亞的劇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紀》、《亨利第六》、《凱撒遺事》以及易蔔生的《群鬼》(六合彩)都是被他譯得變成了另外一部書了–原文的美與風格及重要的對話完全消滅不見,這簡直是在步武卻爾斯·蘭在做莎士樂府本事,又何必寫上了"原著者莎士比亞" 及"原著者易蔔生"呢? 林先生的翻譯,還有一點不見得好,便是任意刪節原文。如法 國雨果的《九三年》,林先生譯之《雙雄義死錄》,拿原文來一對不知減少了多少。我們很驚異,什原文是很厚的一本,譯成了中文卻變了一本薄薄的了。 文章來源:http://xn--fizy1llvk.twok.tw/translate03/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